2025年4月2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2~2023年国培项目实地走访评估会议在华中师范大学培训中心3楼会议室隆重举行。原湖北省教育厅孙望安副巡视员、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苏芮等一行九人组成的评估专家组莅临指导。华中师范大学培训中心党委书记林更茂、副主任吴海涛,教师培训部部长刘淳、副部长张静、副部长王静,财务审计部部长余颖秋,项目负责人刘梦、陈妍冰,专职班主任揭丽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刘淳部长主持。会议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环节,全面总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2~2023年国培项目实施成效,评估专家组对项目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宝贵建议。此次评估会议为深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师培训工作、提升培训质量提供了重要指导。

项目组项目负责人刘梦首先汇报了项目实施情况和绩效总结,重点介绍了“诊、训、导、评、建”五位一体的创新培训体系。作为“国培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2023年培训中心承担了中小学骨干教师、中小学校长、新课程新教材专项以及党组织书记四个类型的培训班实施任务。各培训班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集中授课、案例分析、实践演练、示范校跟岗、返岗实践等形式确保培训效果。项目创新亮点在于“五位一体”培训体系:通过前期“诊断”精准把握需求;在“训练”环节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配备导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建立多元“评估”反馈机制;培训后持续开展能力“建设”。这一体系在提升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方面成效显著。项目组也总结了存在的不足,如培训内容针对性有待加强、方式需更加多样等。未来将重点加强名校访学和探索“人工智能+教师培训”模式,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评估组对培训中心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其为教师培训提供了宝贵经验。
评估专家组专家孙望安、苏芮等对培训中心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充分肯定项目组精准贯彻“成果导向、任务驱动”的培训原则,各专项培训均能立足项目特点,形成鲜明特色。其二,强调以林书记为首席专家的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在充分挖掘武汉红色教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创新构建了“理论教学+实地研学”的立体化培训模式。该模式不仅包含微党课讲授、党性故事品读等常规教学形式,更将恽代英等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华中师范大学百年校史中的红色基因等特色资源有机融入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员参观校史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场教学、举办“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研讨等特色活动,使培训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情感温度,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及校长培训工作打造了特色鲜明的实践范例。我校承接的“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充分挖掘武汉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创新构建"理论教学+实地研学"的培训模式,通过微党课讲授、党性故事品读、主题研讨交流、成果展示分享等多元化教学形式,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及校长培训工作提供了具有示范价值的实践范例。其三,充分肯定项目组在骨干教师和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创新的返岗实践指导方式。其中,洪山区第三小学董校长运用QQ、微信等即时通讯平台开展持续性跟踪指导的做法成效显著,有效促进了培训成果转化。评估组建议将此类数字化指导模式制度化,构建长效支持机制,以持续提升培训实效,切实助力参训教师将所学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座谈交流环节,与会代表围绕培训质量提升与教育未来发展展开深入研讨。重点就以下方面进行充分交流:一是如何完善后勤保障服务,在食宿安排、课程设置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学员体验;二是如何深化校地合作机制,通过精准遴选参训学员、科学诊断培训需求,针对新疆各地区、各学科教师的差异化特点开展定制化培训;三是在确保完成项目既定目标的基础上,如何创新培训模式,融入人工智能、教育数字化等前沿内容,开展面向未来教育发展的前瞻性培训,切实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水平,推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评估组对培训中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展现出的专业精神与教育情怀给予肯定评价。项目团队以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前期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规划,中期实施富有温度的教学互动,后期完成系统性的成果梳理,其工作成效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认同。中心领导率先垂范,项目成员业务精湛,通过多层次的专业对话与深度合作,为项目注入了持久的发展动能,最终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教育实践成果,为教师发展贡献了宝贵经验。
(审读人:吴海涛)